曆史雕刻的起源和發展(二)
選段:漢漢雕刻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廣闊性,是任何時代的藝術作品都難以比拟的。所以漢代雕刻家往往是采用象征寫意的手法,來刻劃這種可供觀者發揮想象窨的場景。就其藝術高超的表現力而言,它們與古印度著名的同類石雕皆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另一方面,我們也注意到“漢昆明池石刻”與先秦石雕,以至漢代人物陶塑的共性,采用簡括抽象、變形誇張的手法,傳達出氣韻生動和以形寫神的藝術效果,因而漢代的著名大型石刻都受到了它的影響。
這些石雕曆經2000多年的風雨,至今仍以其粗樸雄渾的氣勢,吸引着千千萬萬的藝術愛好者和遊人。其藝術魅力在于他們主要是采用了“因勢象形”的抽象技法,簡括而又傳神地表現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。這種象征風格顯然與秦俑的表現手法迥異,卻使我們聯想到先秦的雕塑傳統。而且,這咱追求以形寫神的象征主義風格,一直在左右着漢代的各種石雕創作。渴望以粗犷的形式,表現精神的世界,這成了漢代大型石雕的主流。
另一方面,我們從漢代的石雕作品,也同樣能感受到各種生活的氣息。政治上的獨尊儒術,并不能持久地維護帝制的法統,封建社會通過内部的自我破壞、調節,又為東漢的繁榮帶來了新的活力。在偏安一隅的四川地區,石雕創作特别發達,這與當時盛行厚葬有關。厚葬的根源是來自于漢代崇奉孝道的大行,古者“事死如生”,所謂養生葬死,生極其欲,無形中漢墓就成了古代社會的一個縮影。一方面,貴族富豪以死後仍能占有他們的下人為自豪,另一方面藝術家在秉承權貴意志的同時,也樂于塑造自我并融入美感受。
漢漢雕刻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廣闊性,是任何時代的藝術作品都難以比拟的。所以漢代雕刻家往往是采用象征寫意的手法,來刻劃這種可供觀者發揮想象窨的場景。就其藝術高超的表現力而言,它們與古印度著名的同類石雕皆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漢代先是流行黃老思想,其後道教和巫術極為盛行,同時他們又與原始的神話傳說融為一體,這些龐雜的思想也時刻在支配着藝術家的創作。因此,從石雕的浮雕形式來看,它十分注重現實與幻想的結合。另外,其所刻劃的形象,線條飄逸靈動,動作誇張,人神雜糅,給觀者一種天上人間之感。它們雖然是石雕作品,其實最能傳達出漢代繪畫藝術的神韻。